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为民初心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盘水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依托丰富地方红色资源,以传承弘扬“三线精神”为重点,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出新出彩。

“没想到你们真的送过来了,非常感谢。”近日,钟山区凤凰街道凤苑社区居民颜少才接过社区送来的新拐杖,连声谢谢。

颜少才早些年因患病导致下肢残疾,常年靠拐杖代步。不久前,颜少才在社区“微心愿”墙上写下:“我的拐杖旧了不太好用,想要一副新的拐杖。”没想到两天后,社区工作人员就买了一副新拐杖送给他。

“你的心愿,我们来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盘水精准对接群众所需,以领导干部“带头访办实事”、机关干部“联心访办实事”、乡村队伍“普遍访办实事”等“六访六办”为载体,把握“访”与“办”的辩证关系,在“访”中问需于民,在“办”中取信于民,以“访”促进“办”,以“办”回应“访”。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帮扶点,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群众“微心愿”,通过“微心愿”墙、“微心愿”库、“微心愿”单加强调度、接受监督。同时,组织开展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党员与群众结成对子,逐项加以解决,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2021年以来,六盘水党员干部争做“圆梦人”,点亮群众的“微心愿”,成为六盘水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的生动诠释。截至目前,六盘水共有4万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办理群众“微心愿”3.15万件。

一桩桩一件件,六盘水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54项市级层面清单任务已完成52项(对应省级清单35项完成34项,市本级清单19项完成18项);累计建立办实事清单5549项,已办结完成5115项,办结率92.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走进前身为125水泥厂子弟学校的六盘水市第十一中学,站在“125时空隧道”里,仿佛穿越时空,重回到53年前那段难忘的“三线”岁月。

20世纪60年代,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水泥厂——水城水泥厂(以下简称“125水泥厂”)随“三线”建设应运而生;80年代初,由于防空需要和为解决水泥厂子弟学校通行问题,历时三年在“山肚子”里建成此隧道。

数十年来,无数莘莘学子通过这道“门”走出大山。如今,这条深深铭刻“三线”建设记忆的“红色隧道”,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成为全市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学习“四史”的“第二课堂”。

“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盘水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结合起来,丰富活动载体,做好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酝酿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

对此,六盘水精心组织编撰《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读本》,印制40万册向全市三年及以上中小学生发放,组织摄制专题片和100个专访视频,作为红色教材发放至全市各学校,指导各中小学开展“三线精神”演讲比赛、相关主题征文竞赛等系列活动,更好将红色教育带到课堂上。

同时,采取在青少年中开展“十位先锋传薪火、百名委员办实事、千个支部学讲话、万名队员诵献词”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创新举措,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会好好学习,强健体魄,将来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盘州市第八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倩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