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办好民生实事

发布日期:2021-12-09 浏览量:

安静的展厅里游人如织,展墙上一幅幅黑白照片诉说着过去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场别具意义的纪念文献展正在进行。12月8日,“故纸无声诉风云——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纪念文献展”在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开幕。

此次展览由省立中山图书馆承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共同指导。省立中山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次展览将大营救中成功脱险文化名人的文学纪实作品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利用翔实的文献资料还原真实历史情况,展现了粤港澳民众在危难时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

展览将转至台山都斛

打造弘扬红色文化目的地

笔者从现场看到,本次文献展重点重现了胜利大营救的艰辛历程,用丰富的照片等翔实的史料,为观众详尽地复原了当时的历史景象,讲述着抗战先烈和文人志士在艰苦卓绝岁月里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

据记载,抗战时期,日军侵占香港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为此,自1941年12月起,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遵从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对困留在香港沦陷区的300多名文化名人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进行秘密大营救。

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游击队和中共广东各地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从日军魔爪下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各界进步人士。被营救者之一的茅盾先生曾把它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在这场惊心动魄、闻名中外的秘密大营救中,无一人被敌人截获,无一人死伤,最终取得完全胜利。

本次营救行动不但保护了一批文化名人,守护了文脉传承,更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

据史料记载,此次转移分为水、陆两条营救线路,还有一条海路(粤西海上交通线),也是“胜利大营救”中极为重要的线路之一,而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东滘渔村码头正是这条线路的登陆点之一。

因此,本次“胜利大营救”80周年纪念展将在省立中山图书馆展出至2022年1月16日,随后将转移到都斛镇做永久展出。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展览展出,接下来还将继续挖掘、整理“胜利大营救”在台山的相关史料,提炼并展示历史要素,优化提升登陆点环境,结合台山市南粤古驿道建设,将其打造为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情怀的目的地。

活化“南粤古驿道”

促进老区苏区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以“双高”示范省建设为抓手,以11项年度重点工作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落细落实。

南粤古驿道建设保护利用作为该厅“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已完成年度目标并取得良好成效。本次“胜利大营救”80周年纪念文献展的顺利开展,也是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的良好成果。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休闲配套和更好的游览体验,该厅成立了10个技术指导组开展36次实地检查与技术指导,对全省14个地市的32个县(市、区)的30多公里古驿道本体和90多处历史遗存进行修缮,建设100多公里连接线和600多个服务配套设施。

此外,省自然资源厅还联合举办完成2站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和华南研学课程设计大赛,文创大赛、少儿绘画大赛已按计划完成初赛;省内各地依托南粤古驿道组织开展活动100多场,吸引10余万周边群众参与。

活动更带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庆期间,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重点区域接待游客就达到207.2万人次。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不仅带旺了乡村人气,吸引离乡村民返乡创业,促进沿线村民增收。通过深挖史料、讲好故事,更大幅提升了南粤古驿道沿线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上述负责人表示,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深入探索推动南粤古驿道基础信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完善“粤省事”古驿道专题模块服务功能,指导古驿道沿线地方政府完善补给、露营、安全保障等配套设施,增强南粤古驿道建设保护利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环境,促进老区苏区乡村振兴。

坚持“小切口大变化”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民生难题

事实上,无论是“胜利大营救”的历史还原,还是南粤古驿道的保护活化都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以线性空间为载体,串联、打造、推广了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在这背后,是省自然资源系统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惠民利民水平,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光荣表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要全身心扑在办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切实办好省确定的3项涉自然资源领域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和厅党组研究确定的14项重点项目,通过“小切口大变化”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对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全力推动相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特别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发掘保护利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时期,一条从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潮州、梅州、福建至江西瑞金的“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4月份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牵头指导相关技术单位,采用“多方印证、孤证不立”等研究调查方法,首次还原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特别是梅州大埔县茶阳镇至省界伯公凹线段的具体地理走向。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对该线路进行综合保护利用,并对沿线相关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打造成为红色精品体验线路,成为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抓手。

为做好不动产登记惠民提升工程,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高院实施“不动产登记+法院服务”,大力推进“总对总”模式的“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一码通”。截至11月底,广东省已实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权登记、预售商品房预告登记及其抵押权预告登记等事项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实现不动产查封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包括转移、变更和注销登记)事项省内通办。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也得到稳步推进。2021年11月底以前,全省200处大型及以上隐患点工程治理已完成进场施工207处(含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66处),实施率103.5%;已完成监测点建设1347处,实施率134.7%,专业监测“一张网”初步构建完成。数据统计,广东省全年已累计降低70082名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程度,今年以来未收到发生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灾情报告。

截至2021年12月初,省自然资源厅全厅办实事项目83项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并对已完成项目进行评估验收。接下来还将推进健全完善一批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不断完善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广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突出宗旨使命,突出责任担当,突出优势特色,突出惠民利民,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陈光荣说。

(撰文:黄叙浩 肖锟 冯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