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昌:汲取百年党史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11-11 浏览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武昌区把学习党史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实践转化。

因地制宜找准振兴“好路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7月23日,武昌区发布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要求全区51家单位继续选派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7月29日,22支工作队70名干部集结完毕,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乡村振兴工作培训。此次培训采取课堂辅导、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方式,帮助驻村干部掌握基本政策,熟悉业务知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工作能力和推动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8月2日,驻村工作队员一到村里,就开始走访农户、查看产业,同原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共同谋划乡村振兴发展。“我们会传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充分带动村民,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区文旅局驻杨湾村第一书记杨水麟表示。“五年的驻村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了解了贫困群众生活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信念。我希望继续驻村,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村民群众排忧解难。”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徐光明主动请求留任。除新选派的干部外,还有28名干部选择继续驻村,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实事项目护好群众“粮袋子”

“有了这个粮食烘干中心,今年粮食收储一点都不慌了。”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东门村东门村黄书记说道,“往年遇到连续降雨,我们粮食收储压力都非常大,以往要着急请人工,找晾场,忙的焦头烂额的。”

今年8月,在武昌区中华路街、科经局驻村东门村联合工作队的带领下,新洲区三店街东门村粮食烘干中心项目稳步推进,一期烘干房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每日最高可烘干稻谷30万斤,不仅解决了村里水稻烘干问题,还为周边种植大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为全村巩固脱贫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东门村为了找准产业脱贫的路子,增加农民集体经济收入,经多方调研论证,上马了粮食烘干中心项目,创建烘干房,解决村里水稻烘干问题。同时工作队积极与上级联系,并运用好政策帮扶为烘干房争取补贴。在多方努力之下,烘干房于今年八月顺利建成投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党工委立足东门村实际,派驻工作队、走访脱贫户、调研产业发展,从党建、就业、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为东门村群众办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10月17日是国家第八个国家扶贫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武昌区文旅局、区文化馆、区图书馆走进新洲区三店街杨湾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惠民活动,为结对帮扶村送图书、送演出,送去帮扶资金,用文化惠民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一大早,新洲区杨湾村文化广场上便热闹起来,村民们扶老携幼、奔走相告,陆续来到文化广场,期盼着演出的开始。上午11点,武昌区文旅局组织的40余名演职人员经过两个小时的长途奔波,顺利到达杨湾村文化广场,经过紧张的准备,演出在当地村民如雷掌声和叫好声中拉开序幕。

为让村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专业院团带来的精品节目,区文化馆精心组织了本场演出,邀请了由武汉音乐学院等专业院团为班底的优秀演员,节目既有优美动听的歌曲,又有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既有惊险刺激的杂技绝活,也有诙谐幽默的东北二人转,精彩绝伦的演出赢得了在场村民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村民还迟迟不肯离去,他们纷纷表示,本次惠民演出节目太精彩了,既高大上,又亲民、接地气,让村民在欣赏专业节目的同时,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据了解,武昌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任务,做好强组织固根基、稳脱贫防返贫、兴产业助发展、抓治理促和谐、办实事解难题、转作风优服务等重点工作,全面巩固对口扶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武汉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武昌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