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擦亮社会信用底色

发布日期:2021-11-10 浏览量:

本报平度讯 “嫁闺女、娶媳妇是一辈子的大事,以前都得到对方村里打听对方的情况。现在不用打听了,到对方村里的信用墙上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谈起信用体系,平度市新河镇小灰埠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山满脸“得意”,村里每家都有个二维码,信用积分随时“扫”。

用活道德积分,信用是群众获得感的“新来源”。小灰埠村通过对村民在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矛盾调解、移风易俗和公益奉献等7大方面的29项优劣表现,逐一量化赋分,通过审核后,积分兑换为“道德币”,储存在村中的“道德银行”,群众可以兑换物品或社会化服务。

在小灰埠村的“道德银行”里,可兑换的物品既有大米和花生油等生活用品,也有体育学习用品,多达几十个品种。“‘道德银行’的启动资金来自于党员干部和乡贤捐助。”王德山介绍,现在村庄基本形成了“道德行为—道德币—实物或服务—道德行为”闭环式道德转化模式。“道德银行”成了文明行为的“储蓄罐”,小灰埠村不仅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还涌现出一名“感动平度”榜样人物。

为“道德银行”提供助力的,是活跃在广大农村的志愿者。在乡村一线,“先锋行”党员、“邻里亲”妇女和“好家风”文化等3支固定志愿者队伍,根据村庄实际成立了“陪你到老”“和事佬”等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平度市1700余支志愿小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活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12万余人次。

着眼志愿服务实际效果,平度市打造“德润平度”文明实践云平台,结合信用平度建设,聚焦“信用+文明实践”,累计个人信用积分,正面清单激励群众学好人、做好事,负面清单督促群众明事理、守信用。

学史崇德,信用成了基层治理的“助推剂”。平度全市1217个村庄建立“党建+网格+信用治理”机制,惠及25.3万户77.3万名农村居民。除“道德银行”外,还涌现出“时间信用社”“田博士农业生产服务站”“信义农场”“绿沃白沙河”“正德和信·刘家张村”“信义关家庙头”等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立得住的信用“品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平度市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引领,大力营造学史崇德、“德”者有德、诚信于行的浓厚氛围,促使党员干部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擦亮社会信用底色,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发展生态。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孙科强 张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