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绵绵,秋雨沥沥,断崖式降温让郑州一秒入冬。而郑州升达艺术馆暖意融融、观者如织。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河南省政协主办的“旗帜飘扬——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在国庆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红色教育基地。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有着72年党龄、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张秀云老人亲临现场,在渡江战役的照片前,为大家讲述当年冲锋陷阵的情景,更有不少中小学生结伴前来,倾听旗帜故事,最稚嫩的笔触在留言板上写下最深沉的爱。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强调,“要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声势、见实效,形成具有鲜明政协标识度、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开讲啦: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
“3,2,1,开始!”
“大家好,我是政协委员张东明,我的职业是移民管理警察,每当望见五星红旗在国门迎风飘扬,我都感到由衷的自豪。”着警服、佩党徽,目光坚毅、声音恳切的张东明出现在镜头里,深情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国门抗疫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平凡,却是百年党史中的鲜活片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生动缩影。”
此时此刻,同张东明一样,遍布各行各业的百名河南省政协委员如同随风而起的蒲公英,在形式各异的党史宣讲中将红色的种子撒播在中原大地。
“‘百名委员讲党史’开讲啦!”省政协创新形式,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模式”——以党史故事为主题,选定100位选题好、表达强、有经验,能够覆盖所有界别群众的委员作为授课人,深入界别、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讲党史、人民政协史、多党合作史,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
资料自己找、讲稿自己写、形式自己创,接地气、有温度的党史课堂竞相出彩——
“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完这句话,年仅15岁的刘胡兰走向铡刀,壮烈牺牲!”王红丽委员利用各地巡演的时机,讲述红色经典《铡刀下的红梅》创作过程,引得群众纷纷抹泪;张国晓委员将焦裕禄治理“三害”的感人事迹制作成系列动画片,用一个个小故事、小镜头,让党史学习更加直观灵动……
如何让更多人听到委员宣讲的声音?省政协从“互联网+”入手,《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硝烟散后,一位烈士的重生》《红岩精神——信仰的力量》等精品课程线上同步推送,让委员宣讲走进受众的客户端、朋友圈,打造不打烊的学习课堂。
上接理论“天气”、下接实践“地气”,百名委员讲党史系列视频打破了“坐在课堂听、拿起书来看、围在一起说”的单一学习方式,“一次性”宣讲变为“裂变式”宣传,以星火之势推动传承好“红色根脉”。
朗读者:用书香点亮盏盏心灯
“我们知道醋的味道是酸的,糖的味道是甜的,可是你知道,真理的味道是墨水味的吗?今天的‘委委’道来,我们带您认识一位小伙子,他用一滴墨水,点燃了整个中国的革命火种。”主播话音刚落,程青梅委员手捧“委委道来”笔记本出场,以朗诵的形式再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墨汁吃粽子的场景,“真理的味道也很甜。”
历史篇章需要宏大的叙事去展示,也需要丰满的故事来呈现。基于此,《书香政协 “委委”道来——聆听政协委员的读书故事》系列短视频栏目生动上线。节目以“主播说+委员朗诵+历史解读”的形式,每期3分钟,小切口、大视角,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变成人人都能参与的小载体。
拿出手机、动动手指,“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一对革命伉俪的血泪遗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热气腾腾的党史小故事娓娓道来,解密了红色火种如何在沉沉黑夜之中成功燎原,引人入胜、荡涤心灵。节目一经推出,每期阅读量均已超过10万+,党史学习教育悄然从指尖走入心间。
“以‘书香政协’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刘伟强调,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发挥“网”的优势,下足“导”的功夫,增强“群”的引力,让书香成为政协应有的味道。
为方便委员阅读,省政协App专门开设“委员书吧”栏目,加入省图书馆网络链接,将图书、视频、期刊、政策分门别类,为委员搭建一方阅读小天地,让党史教育融入日常、学在经常。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学以致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新时代勇担新使命”……最是家国情怀打动人心,委员们将所思所感随手记录、上传云端,交流碰撞、凝聚共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各专委会纷纷利用微信工作群建立读书群组,近900位省政协委员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全员入群开展读书,党员委员带头入群、带头领读、带头发表读书心得,每天到群里“爬楼”“打卡”,已成为不少委员的日常习惯。
力行篇: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秋风起,秋雨至。尚未从洪涝灾害中缓过劲的河南,丰收又迎阴雨天,将黄土地上秋收秋种的热情消减大半。
“这两天我去了不少县里,部分地块还有很多积水,农业机械不能下地作业,严重影响秋作物收获腾茬,也给小麦播种带来了困难。”省政协委员郭天财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农民兄弟,奔波在田间地头为麦播支招,“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
责任在肩上,人民在心头。像这样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的情况,在河南全省政协系统已蔚然成风。
作为“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全省“万人助万企”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省政协领导分包联系服务20家重点企业,多次到企业实地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问题30多个。同时,省政协领导班子对照“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优化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在豫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课题进度动态更新,每月汇总报送。
“万名委员齐参与、解难纾困走在前”,省政协向全体委员发出开展“万名委员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最强号召,用履职成果书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协答卷。
站稳人民立场、主动担当作为。郑州市政协及时组织政协委员视察黄河秋汛防御工作,建言黄河安澜、共护百姓平安;新乡市政协组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支持灾后重建”活动,深入受灾群众家中,调研农田、林木、果树受灾情况,送政策、送资金;来自基层一线的平顶山市政协委员王磊提交《关于提升农村小型水库防灾能力的建议》社情民意,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的批示,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目前,全省政协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已有2万余件,参与委员1.8万余人次,为民初心在中原大地久久回响。(本报记者 王有强 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