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实用红色元素 旺了产业美了城乡

发布日期:2021-07-16 浏览量:

红色宣讲传遍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廉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建设落地,拟建寄宿制小学,优质学位不断增加;红色元素改变乡村颜值,广大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家电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半年,“保姆式”服务推动家电企业转型升级;九州江水厂拔地而起,民生项目全面推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廉江这座小县城有了大变化。

山水廉江,红橙之乡。红色是廉江的底色,不止体现在鲜美的红橙上,更体现在2022个革命老区自然村火红的革命历史。现在,这座橙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活学红色历史,用活红色资源,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推动整座县城新一轮美丽蝶变。

千场讲学 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3个多月来,廉江市3024个党组织5.6万名党员用活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有形有声有色的党史学习教育5000多场,用走新更走“心”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

“学党史不限于捧着一本书来学,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著名战役来学,也可以通过耳熟能详的音乐来学,大家都可以尝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真正学下去、学进去。”近日,在廉江市委办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中,廉江市委书记林海武用15首红歌串讲党史,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党课,并鼓励党员干部创新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5月起,廉江市启动“永远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篷车进基层活动,每场活动以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主体,各镇(街)、村(社区)相应组织一批当地的志愿服务队一同参与,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整合党建、教育、法律、科技、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人、物、财,采取集中与分散服务相结合,推出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一场群众微宣讲、一次文化文艺展演、一次“种文化”培训、一场红色电影下乡、一批便民志愿服务等“六个一”共30多项服务项目奔赴各个乡镇、村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安铺镇利用优秀镇、村(社区)干部,安铺乡音曲艺团,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校长等“知党史,懂民情”的本土人才资源,组建群众志愿宣讲队,持续创新开设形式多样的党史课堂走进田间地头。

“我们村的古榕树有200多年历史,每天茶余饭后我们都喜欢来榕树下乘凉、聊天,志愿者又说又唱,这样的党课我们听得懂。”下岭村村民明姐竖起了大拇指。

快板表演者谭小羽是安铺镇群众志愿宣讲队的一员。郁郁葱葱的榕树下,谭小羽用快板声情并茂地讲述廉江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通俗易懂的讲解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聆听。

在廉江市第一小学的榕树下,稚嫩童音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抗日战争故事,这是廉江市“话史课堂”《红色故事会》拍摄现场的一幕,一名小学生正担当党史主讲人。

廉江市举办“话史课堂”“红声课堂”“体验课堂”三大课堂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听讲变主讲,由默读到唱响,自书本到现场,用深接地气、有声有色的学习方式,把红色记忆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据了解,廉江市已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逾470场,覆盖全市470多所中小学,20多万名师生踊跃参加,打造出连片的党史学习教育校园阵地。

筑巢引凤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走在廉江城乡,一幢幢恢宏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批民办学校异军突起,校园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前,廉江市面临中学学位过剩、小学学位欠缺的问题。该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谋划教育振兴,坚持党建引领,“筑巢”与“引凤”并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育内生动力,努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今年5月,廉江市召开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拟规划投入资金约61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完善生活设备设施,建成21所寄宿制小学或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确保每个镇有1所以上的小学寄宿制学校,提供寄宿学位5900个。这意味着一批初中可能转为寄宿制小学或附设小学高年级寄宿班。

听闻消息,青平镇坡禾地小学的老师暗自高兴。31年前,村民各捐100元筹资建成了这所民办小学,现在因为资金不足依然楼旧门破,服务对象全是山村的农民子女。“老师的教学负担会减轻很多,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光明的未来。”校长许洪周说。

6月24日,林海武率队到廉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建设工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在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快速推进,于9月1日按时开学。该小学占地33.09亩,将新增优质学位2700个。

廉江市教育局建成“廉江市教育局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业务13816件。同时,该局深化开展片区、结对共进教研活动,将全市初中分为8个片区,小学以镇为单位分为4个片区,城区1所小学分别与3所乡镇小学开展结对共进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高考时刻,廉江市严格按照《2021年广东省高考防疫工作指引》落实疫情防控措施,1039名考务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全覆盖,8247名考生全员接受两次核酸检测,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落实考前14天连续健康状况监测,实现平安高考。

据廉江市教育局统计,近年来,该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21所,新增学位近7万个;建成市教师发展中心,公开招聘教师1860人,培训教师5万人次;全市共有50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2018年廉江市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并获命名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廉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荣获2019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奖。全市广大市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红色赋能 革命老区发展获新动力

“最近生意不错,来这里学习参观的人很多。”夏日的一个上午,廉江市石角镇山底红色教育基地门外,商贩笑盈盈地又卖出一袋茶叶。

据统计,廉江市革命老区自然村有2022个,占全市自然村52%,人口占5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这些老区村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元素改造村落,一条条村道四通八达,一个个广场建成落地,一座座充满红色气息的长廊散发魅力,实现旧貌换新颜,焕发新活力。

红色基因,是山底地区最深刻的历史人文烙印。这块被广西陆川、茂名化州合围的“飞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住着1万多人。它是廉江市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石角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廉化陆博边的主要游击区和革命活动中心也在这里。

廉江市依托红色资源,完善山底革命老区旅游设施,打造“红色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山底地区产业发展。在全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的同时,山底地区大力推进山底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推进千亩山里蚕桑基地建设,山底地区发展蚕桑种植200多亩,发展80多户村民种桑养蚕,并打造了山腰、榕树2个旅游基地,发展番薯和辣椒种植。

山底红色教育基地约80公里外,石岭镇盘龙塘村的红色文化气息同样浓郁。村口墙上的红色主题墙绘鲜明夺目,龙湾区革命史陈列馆、盘龙塘红色广场、纪念园门楼、文化长廊等次第映入眼帘。

“把红色元素融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给乡村农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石岭镇党委委员林汉介绍,盘龙塘村目前已成立腾龙果蔬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辣椒、优质腾龙贡米、鸡鸭等种养业,村里10多户脱贫户从中受益。

良垌镇积极盘活土地,推进集约化种植,利用闲置农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成为撂荒地变为“增收园”的一个缩影。良垌镇政府深入践行“我为荔农办实事”,调控市场运力、整理收购乱象、制定惠民政策,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同时,该镇举办“第三届廉江·良垌荔枝品牌推介会”,大力打造廉江荔枝品牌,700多个外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荔枝,比去年约多三成,高峰期荔枝日销售量3500—4000吨,农民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加。

乡村要发展,也要更美的生活环境,生活污水治理就是首要问题。今年以来,廉江市共落实省级涉农资金7453万元,安排用于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7月7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调研组到廉江市调研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对该市治理工作给予肯定。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廉江市3829条自然村中,已有3176条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占比82.95%;1771条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占比46.25%。纳入全省民生实事的51条村庄,22条已建成污水治理设施,29条正在建设中,整座城市的乡村环境一天天变美。

“保姆式”服务 助力家电企业转型升级

素有“中国电饭煲之乡”“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之称的廉江,密集分布着600多家小家电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电饭锅、电水壶年产销量占全国三成,电饭锅配件销量约占全国2/3。规模虽大,但产品低端,平均每件小家电的利润甚至不足1元,这成了当地家电企业的一块心病。

廉江市着眼“制造”转“智造”,建成家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平台集中“互联网+”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家电产品研发中心、家电产品检测中心、采购服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党群+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等8个公共服务中心,向全市600多家家电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企业提效增能、转型升级。

行业没有统一标准,产品认证难、认证慢,这些问题现在得到解决。“我们会为通过检测的企业颁发权威检测报告,提供产品预检和上门指导服务,为企业产品研发、达标提标提供技术支持。”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工程部部长宋开航介绍。去年底,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正式进驻平台,家电产品检测中心就设在这里。目前中心建成家电安规检测、能效、耐久性、环境、材料等一系列实验室,为当地企业提供大部分检测服务。

此前,由于本地缺乏专业、权威的检测机构,廉江家电企业往往需将产品送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检测,距离远、时间长、费用也高。“有了平台,在家门口就能检测认证产品,还贴心指导产品提质升级的方向,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大笔资金和时间。”广东威王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赖燊表示。

“互联网+”创新中心,是推动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湛江廉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廉江市家电网,“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公共电商平台部分已现雏形,能为企业提供各类电商业务服务支持。目前已有130多家企业入网,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的企业有12家,交易额高达540320.74美元。

目前,在平台承担技术创新的是广东国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公司共同研究攻克家电产品的温控器、发热装置、电脑板、预涂板等共性关键技术难点问题,计划用3年时间为廉江家电企业提供10条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示范项目。2020年底,已有9家企业验收16条生产线,有23家企业40条生产线在实施改造升级。

“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的生产线,现在一个人就够了。”在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有序地工作着,从电饭煲、电热水壶、电压力锅的零部件生产到打带装箱,这一整套流程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据介绍,华强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后,每万套的产能提升了56.25%,生产周期从5天缩减到1.5天,产品合格率也得到了提升。

重点建设 加快改善民生环境

今年以来,廉江市把重点项目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压舱石,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筑牢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支撑底盘。2021年安排全市重点建设项目159个,年度计划投资140.92亿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廉江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疏理出16项重点民生项目,聚焦“急难愁盼”出硬招实招,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定期调研项目进展情况,直接到建设现场办公纾解难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

当下,供水成为廉江市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廉江市中心城区供水主要来自塘山水厂,随着廉江城区的发展规划,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工业项目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工业用水量在不断增加,居民用水量也有增无减,而塘山水厂作为廉江市区唯一一座自来水厂,其供水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

为了解决供水难题,廉江市九洲江水厂和配套供水管网工程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水量可达3650万立方米,将与现有塘山水厂供水管道联网形成环状供水,供水覆盖面积约2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约46万人。

廉江市九洲江水厂和配套供水管网工程采取的是EPC建设模式,各参建部门相互支持、合力攻坚,把工程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采取“三班倒”的方式进行施工建设,全力抢抓施工进度,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和调试供水。

廉江市自然资源局和吉水镇政府等多个有关部门奋力推进解决水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问题、施工难题,水厂工艺建筑和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6月30日,项目累计完成项目实体工程90%,包括DN600—DN1200配套供水管网6.5公里全部铺设完成,制水工艺构筑物15座建设完成90%,水厂配电房3座建设完成90%,机修车间及仓库1座基本建设完成,综合楼、宿舍楼2幢基本建设完成,配套设施还在完善。

进工地、入企业、看现场……林海武多次率队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办公,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市肉联厂、市人民医院感染楼、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九洲江自来水厂、石岭镇沙塘产业聚集地、石岭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现场,与项目负责人开展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项目进度情况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并现场研究提出相关解决意见,重点民生项目得到有力推进,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污水治理、供水问题、教育问题、交通出行问题等重大民生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钟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