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永葆民生温度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量:

编者按: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天津民政工作作为我市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始终有力有效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代又一代的民政党员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把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刻在生命序章之中,将党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传承落实在民政为民爱民服务的每个细节之中,用奉献诠释担当,以初心凝聚民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拿出了一揽子实打实的惠民实事,以实际行动向群众汇报,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党组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部署安排,推出“学党史、重事功、惠民生”实践活动载体,坚持比用心、比尽责、比事功、比创新,全力全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持续升温、有效开展,用心用情推进民政“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实走心、见行见效。

高位组织推动

拧紧学习教育责任链条进度发条

市民政局党组把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严抓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层层落细、落实、落地。严实主体责任,在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提出党组统一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处级单位党组织为主体、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学、悟、行一体推动,以“比用心、比尽责、比事功、比创新”为载体的学习教育实践。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带头学习研讨、带头宣讲教育、带头组织培训、带头办好实事、带头党性剖析,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序推进,市民政局党组要求实行挂图作业,明确全局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以项目化管理方式,高效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作专题学习和“学党史、重事功、惠民生”实践活动两个工作导图,实行挂图作战、对账落实、稳步推进。坚持做到大方案、月安排,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群众诉求清单、书记工作清单,逐项推动落实。3月9日,局党组召开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共48个,连续召开推动会督促基层党委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确保学习教育按既定进度推进。

加强统筹聚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政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动,实现民政党的建设和党的民政事业融合发展最优公倍数。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领会落实“两会”精神相结合,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相结合,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民政年度重点任务相结合,各业务部门紧扣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在养老、救助、婚姻、殡葬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和惠民举措,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民政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增进服务对象福祉的具体实践。

逐级学习宣贯

学深悟透汲取事业发展磅礴之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局系统全体党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要论述精神,聚焦学习主题,丰富学习载体,用好红色资源,在真学细研中笃信真理力量,汲取拼搏之力。以全面学习百年党史为重点,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读书体会与专题研讨、领导领学与专题授课等方式,举办了1期读书班,4次集中学习,先后安排4次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局党组班子、各基层支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201个,集中学习近2000人次,邀请市委党校谢忠平教授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题授课,组织全体党员学原文、悟原理。丰富学习载体,运用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结合学习强国、干部在线、报纸杂志等平台,组织研读教材、观看视频、参与答题,充分开展研讨交流。开展净化政治生态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各支部发挥学习教育主动性,活用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赴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3000余人次,有效增强党员对党史的切身感触。

局党组坚持以上率下、深入基层开展学习宣讲,在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形成人人学习、共同学习、争相学习的整体效应和持久动力,实现“支部一个不少、党员一个不落”。局领导带头作表率、站前排,深入分管部门、分管单位,以《以史为师,知责于心,在为民爱民的实际行动中砥砺初心使命》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宣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民政蓬勃发展之力。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参加天津电视台党建专栏《书记来了》节目,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困难群众家中,解读民政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情况,现场推动各类民生难题解决。在《天津日报·民政专刊》、“天津民政”公众号、门户网站、《天津民政》杂志等宣传阵地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深入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广泛宣传解读民政民生保障举措成效,及时通报学习教育动态,全面展示新时代民政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风采。

聚焦急难愁盼

推动民政实事就近办马上办暖心办

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起付,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走进特殊困难群众家中问需解难,探索社会救助申请“就近受理、全城协办”,旧楼区长效管理日益精准提升,婚姻登记全市通办……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市民政局党组着眼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学史力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不断发力,党史学习教育在民政领域全面铺开、持续升温。

为了进一步推进老有所养,市民政局打出了一系列养老服务组合拳,用心守护“银发一族”的“夕阳生活”。连续第14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市20项民心工程,加大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照料中心100个,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截至5月,我市已建成养老机构6家,日照中心40个,已建成养老床位1020张;在建养老机构15家,日照中心在建40余个,筹建40余个,床位3000余张。开展关爱老人照护行动,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专业照护服务惠及重度失能老年人,提高老人生命质量,减轻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目前,469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已经入户(或入院)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护险服务28000余人次。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在民政领域涉老公共服务事项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按照适老化原则发展网上办理途径,另一方面保留线下办理渠道,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优待证申领等事项办事渠道延伸至村(社区),确保老年人正常办理业务。启动“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40个中小学与51个养老机构结成志愿助老对子,基金会启动助老公益项目征集,浓厚全社会养老、孝老、敬老氛围,提升大城市养老温度。

强化兜底保障,民政人以“快递小哥”的工作态度,把党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全市各级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深化“筑基”工程,继续开展困难群众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实际诉求,协调解决困难群众烦心事。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走访慰问低保对象、特困人员2.97万人(其中生活困难的党员、老党员1035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408人),财政支出545.7万元,帮助解决政策性问题1231个,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解决个案性问题646个。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街道(乡镇)改革,探索社会救助申请“就近受理、全城协办”。先后完成我市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改革意见、改革指引等配套文件,加快推进“金民”社会救助系统在津落地,为尽快实现社会救助就近受理打好信息化基础。

聚焦特殊群体,优化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帮助更多“迷路者”踏上回乡返家之路。以提高寻亲业务能力为重点,各救助管理机构将寻亲工作前置至入站登记环节,加大入站前三天寻亲“黄金期”的人工问询频次,尽可能挖掘受助人员寻亲线索。培养专业化寻亲队伍,大力推广“救助站的福尔摩斯”──闫世威“望、闻、问、切”寻亲工作法,从语言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深度挖掘各类寻亲线索。加大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利用人像识别技术极大提升救助寻亲成功率。通过网络寻亲平台及时更新公告,主动对接公安机关,规范细化机构内长期滞留人员的DNA信息采集全流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救助624人次,成功寻亲61人,无新增滞留人员,实现了滞留人员的“零增量,减存量”。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持续释放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在优化旧楼区长效管理方面探索新路子。开展“旧楼区管理秩序建设年”创建活动,局领导挂帅主持具体工作,通过下沉社区入列轮值,现场推动解决部分社区停车难、楼顶防水层安全隐患和屋顶漏雨等问题。启动2021年旧楼区长效管理评估验收工作,指导各区逐个击破楼内外堆物、停车秩序、消防安全隐患治理等居民关注热点问题,通过“机动评估月”对旧楼区管理成果进行抽查,提升长效管理效果,为群众营造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的社区家园。截至5月底,全市共评估822个旧楼区,合格率100%,优良率96.1%,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新水平。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民政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办理流程“零跑动”,服务费用“零支出”,适老办理“零障碍”。推动全程网上办,通过数据共享开放、系统互联互通、快递接收材料等方式,全部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申请人必须现场办理次数为零。发挥承诺效能、创新便利服务,通过信用承诺审批、银行函证替代、政府购买服务、网上免费公告等形式,实现全部社会组织审批事项在验资报告、审计清算、报纸公告等必要环节支出费用全面清零。保持现场服务便利高效,特别是针对使用互联网办理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申请人,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专人对接全程服务;实行“容缺受理、边审边报”,最大限度减少到现场办理次数;置备必要适老化设备,提升服务温度。服务严谨科学,实行来电全录音、来访全记录,确保咨询可查可溯;建立回访制度,确保咨询形成闭环;充分运用“好差评”,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从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大小事着手,化解群众烦心事,办好群众暖心事。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群众可通过预约跨区办理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为确保新政策平稳落实,市民政局出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工作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统一全市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时间,明确婚姻预约的具体数量、方式等,同时规范了登记工作的程序及要件。自全市通办实施后,截止到6月底,全市已办理跨区婚姻登记5619次,服务人群过万。用情服务“人生终点”,市属殡仪服务单位拿出一系列暖心举措,把“伤心事”变为“暖心事”。擦亮“海之眠”海葬品牌,开展骨灰代撒服务。因受去年疫情影响,叠加今年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广为人知,今年市民申请登记骨灰海葬量骤增。为满足群众需求,市殡仪服务总站大幅增加海撒批次,由以往的全年平均海撒15批次,今年翻番至30批次,(目前已完成18批次)。举行京津冀及我市海上共祭2次,共撒放骨灰1098具,其中代撒178具,超过总量15%。自3月20日起,抽调全部业务骨干20多个公休日连续奋战,确保海葬顺利完成。加大上门服务力度,为无法现场办理手续的市民提供入户服务。在承办滨海新区骨灰海葬专场活动中,以工作组入驻方式为75户群众就近办理手续,落实奖补政策,收获群众“点赞”。深化节地生态安葬,开展骨灰代葬服务让党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今年,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开展了4场大型惠民节地安葬活动,共安葬400余具骨灰,其中免费代葬14具。主动拓展服务范畴,在提供代葬基础上,为20余户家庭办理代办手续。自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共3408名家属获得财政奖补1747680元。民政党员以为民爱民之心共情群众安葬祭奠亲人之心,以实实在在的暖心行动,展现民政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惠民成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民政局党组将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细,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工作实践中,办到群众心坎上,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贡献民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