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量:

委员声音

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张政文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近日,在认真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后,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彰显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努力在构建高质量健康教育体系,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贡献力量,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时期下,高等教育的又一个必答之问。在笔者看来,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应该具体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二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推进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特别是运用健康中国建设伟大进程中涌现出的生动案例、鲜活素材和伟大精神,教育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强大的祖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的无穷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服从大局安排,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提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凝聚力。三是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使命担当。引领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身心健康是构成人才质量的基本要素,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切实构建起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刻苦锻炼、强健体魄、振奋精神,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时代健康教育的改革创新。立足于培养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生理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三理”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生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育和劳动课教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自强自立的劳动品格,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建立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学会对自己的健康、安全和未来负责;开展预防艾滋病、禁毒、性与生殖健康等综合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强伦理健康教育。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师生科学缓解压力、减少心理波动,形成健康心态和阳光人格。

系统规划,合力构建新时代健康教育的整体格局。各级教育、财政、卫生管理、疾控预防、医疗机构等部门应坚持立德树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人、财、物、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将学校落实健康教育情况纳入教育和卫生工作检查内容。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涵盖生理卫生常识普及、常见病及其预防、公共卫生技能普及和培训、积极健康心理养成、阳光体育普及等。加强健康教育学科建设,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监测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积极进行专业交叉研究,构建学校健康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广大师生应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心理平衡;养成自律习惯,不断磨炼意志,实现个人成长。以家校合作为突破口,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等应积极行动起来,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主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细化落实合作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责任主体及主要环节,形成政府积极主导、学校具体实施、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健康教育良好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