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二届“知行社科”实践育人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4-12-11 浏览量:

近日,实践育人视角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二届“知行社科”实践育人学术研讨会在良乡校区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出席并致辞,科研处处长王炜致辞。研讨会主题为“共建‘大思政’体系视野下的实践育人新范式”。

来自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京内高校的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各学院、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的老师近50人参加会议。

张树辉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支持我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上级团组织和兄弟高校表达了谢意。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课建设置于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他指出,“实践育人”是社科大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知行社科”系列学术研讨会,系统化地探索并构建“实践育人”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发挥优势,推动“实践育人”工作。

在上半场“实践育人的理论构建与路径探索”的主题研讨中,上级领导机关相关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贺新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邓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维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主旨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深入剖析了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不仅揭示了实践育人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还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下半场中央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李彦君、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黄伦伦、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宋珊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团委书记漆光鸿聚焦“‘大思政课’格局下实践育人的创新发展与经验”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他们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大思政课”与实践育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促进关系。通过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举措、成功案例以及宝贵经验,不仅展示了实践育人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强大生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与会者对实践育人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与美好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瑜,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毕琳,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亚琼,北京工商大学团委书记单紫薇,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郭政围绕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创新形式、主要内容、挑战及改进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维国用“三新”(新平台、新收获、新起点)、“三实”(厚实积淀、厚实学养、厚实协同)和“三期”(未来事业可期、合作可期、友谊可期)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理论和实务的协同,希望进一步深化,结出丰硕成果。漆光鸿代表组委会向所有拨冗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和为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而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实践育人的行列中来,共同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机制。

(来源:青春社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