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日期:2022-10-21 浏览量:


10月20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第六次集中学习活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统战部、纪委负责人列席。会议由高培勇主持。

高培勇强调,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是理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中心议题,要制订好分步骤学习计划,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精研精读、系统推进。本次学习集中于对报告全文的结构理解和与教育工作直接密切相关的第五部分。

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接续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中心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的论述,是教育战线新的政治宣言、新的历史答卷和新的行动纲领。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最大亮点就是把教育由之前的民生领域,提升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专章论述,这全面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感情、特殊关怀和特殊重视,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规律、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结合社科大的办学实际,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新要求、新部署,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展现新作为。一是重点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社科大马院建成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力的重点马院。二是加强思政工作顶层设计,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确保校园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第二,在实施科教融合方面展现新作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实现由“强国逻辑”向“强校逻辑”的转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推动科教融合方略转化为具体的改革路径、政策举措与工作抓手。第三,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展现新作为。要坚持用科研带动教学、用教学推动科研,在选拔、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激发育人活力;要落实拔尖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要着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的独特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第四,在学科科研建设方面展现新作为。社科大要坚持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原则,坚守基础理论学科,注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持续在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学科上发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优势,聚焦国家及首都战略需求,瞄准理论前沿和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为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自主知识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社科大应有的贡献。

高培勇在中心组学习总结讲话中,对大会报告作了深入解读,并特别针对报告结构进行了深入阐释。报告共分15个部分,又可归为两大部分,即总论部分和分论部分。总论部分就是前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第二部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总体概括;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二十大报告最核心、最具灵魂意义的内容,要深入去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新征程这个历史阶段,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抓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培勇重点阐发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体会和理解,介绍了这一重要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历程。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16日在《求是》刊发的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而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并写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每一次的调整,都意味着概念层次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了一个理论的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则真正意味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升到“四位一体”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绝不限于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覆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集中体现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共同特征即世界一般意义,更具有中国特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培勇指出,上述三个部分可以视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论”,是总的思想要求,是基础。接下来的12部分是“分论”,是支撑。每一个分论部分都有其明确的定义,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关于科教兴国战略,报告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定义、定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第二是三个方面的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第三是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四是目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培勇强调,我们研究教育问题要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全局任务上,和中国式现代化连接在一起;同时,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要和高等教育、和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此后党委和全校上下的学习,都要密切结合社科大的发展实际,既要有高度,又要脚踏实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成效直接转化为工作的效果。学校党委要进一步推动全校所有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真正落实、落地、落细,做到入耳、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