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红军与少数民族的美丽故事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量:

原标题:长征路上红军与少数民族的美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期间,当谈及长征路上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饱含深情地说:“长征的时候,红军路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在长征路上,红军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利益,还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得到了沿途各少数民族的广泛支持和称赞。新时代条件下,重温长征路上红军和少数民族的美丽故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而且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

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场播撒革命火种之旅。红军所到之处,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使革命火种广为传播。这其中,就包括向沿途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和民族政策。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过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的一些山区和高原。由于这些地区普遍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地瘠民贫,易于隐蔽,便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此红军在这些地区停留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例如:红一方面军行军371天,其中有132天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约占行军时间的1/3;红四方面军行军19个月,其中有15个月在少数民族地区,约占行军时间的3/4。在这期间,红军同苗、瑶、壮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广泛接触、建立联系,结下了深厚情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4年12月初,红一方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后,首先进入广西、贵州一带的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考虑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红军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之前,进行了积极的动员和宣传,要求广大红军干部战士要严格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要任意更动群众家内用具的位置,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此,早在11月底,红军总政治部就相继发布《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对苗瑶民的口号》,主张民族平等、团结,提出“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只有实行共产党的主张,苗人才能得到解放!”等口号。在苗族地区停留期间,红军各部队反复向苗族群众宣传:“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工人农民及各族人民自己的队伍,绝不乱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考虑到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房屋普遍以木、竹为材料,很容易失火,中革军委于1934年12月11日发布《关于防止红军宿营地失火和反革命分子纵火的指示》,严令各部队注意防火,规定“在木板地上严禁烤火,严禁落伍人员在空房子烤火”“查获故意纵火的人,应处死刑”。对于国民党敌特人员的纵火阴谋,红军及时预防、揭露,并想方设法帮助少数民族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最典型的例子是,1934年12月10日晚,红军在广西龙胜县龙坪寨宿营期间,发现国民党特务深夜纵火烧房后,随即由周恩来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奋力扑灭大火。同时,红军及时抓住两名纵火的敌特分子,予以严惩,以澄清事实。鉴于火灾严重,红军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向受灾群众发放了2000多块大洋的救济款。此举不仅帮助受灾群众渡过了难关,而且还使得寨子里一座历史悠久的鼓楼在火灾中保存了下来。为了纪念红军救火的恩情,当地侗族群众后来就把这座鼓楼称作“红军楼”。

看到红军纪律严明、态度和蔼,少数民族群众打消了顾虑,纷纷将粮食、菜干等拿出来送给红军。当红军离开时,他们都站在路旁,表示欢送,依依不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在红军宣传的感召下,毅然参加了红军,壮大了革命队伍。

(二)

1935年5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主力经冕宁北进,进入彝族居住地区。为顺利通过彝族居住区,由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排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兼司令员,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兼政治委员,率先向大凉山彝族居住区进军。

由于长期遭受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的欺压,这里的彝族人民与汉人有隔阂,不准汉人的军队进入他们的居住区。为了顺利通过彝民居住区,红军各部队普遍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的教育。1935年5月19日,红军总政治部要求红军执行“严格的政治纪律,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严禁将少数民族中的富裕分子当土豪打”;“严厉的反对轻视、鄙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的愚蠢的偏见”。总政治部还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号召彝族人民同红军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月22日,红一方面军先遣队进入彝族地区。当部队行进到“彝海”时,被彝民拦阻。红军先遣队反复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宗旨,并派代表同彝族首领谈判。经过积极争取,刘伯承按照彝族的习俗,同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并赠送他们一些武器、弹药。当晚,刘伯承又邀请小叶丹叔侄等人一起返回红军营地,设宴热情款待。其间,刘伯承将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和随身携带的手枪赠与小叶丹,并当场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

“彝海结盟”以及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成立,加深了汉彝两民族间的兄弟情义,这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创造了条件。之后,在小叶丹的带领和帮助下,红一方面军主力经过7天7夜的行军终于顺利通过彝族居住区。为了感谢彝族兄弟的帮助,红军指战员向彝族兄弟赠送了礼物。

(三)

1936年2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黔西北苗族聚居区。为了消除苗族群众对红军的误解,红六军团政委王震亲自同14位苗族群众谈话,告诉他们红军是为天下受苦受难的穷苦老百姓求解放的队伍。听了王震的话,苗族群众很受感动,认为“苗山的树林根连根,苗汉穷人心连心”。在红军的帮助下,苗族群众建立了苗族独立团,推动了这一地区的革命运动。

1936年5月,红二方面军到达云南中甸。这是一座只有几百户藏族人家的山城,城外有一座名叫归化寺的喇嘛寺。当时藏族群众大都躲进了山林,寺院的僧众也紧闭寺门。为顺利通过藏族居住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在中甸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要求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实行现金交易,公平买卖。为了打消藏族同胞的顾虑,红军又发布“严禁入寺庙”告示。另外,红二十五军长征至甘肃静宁县城以北25公里的兴隆镇、单家集(今属宁夏)等地时,也很注意团结回民同胞,专门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吃大荤,禁止打回族中的土豪;注意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其间,红军不仅对回民群众秋毫无犯,而且还帮助他们扫院、担水、治病。一位回族老人看到红军的所作所为,十分感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仁义之师!”

总之,红军在长征期间十分注意团结少数民族同胞,不仅宣传了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还同少数民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正因为党和红军处处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时刻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目标,才得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极大地壮大了革命队伍的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所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了,我们这个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为什么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因为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