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的端午节,红军打赢了第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仗

发布日期:2021-06-14 浏览量:

五月里来是端阳,

七溪岭下摆战场。

不费红军三分力,

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歌颂的是我党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工农红军创造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龙源口大捷。

声东击西隐藏主力

1928年6月22日,迎来了朱毛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本该好好过一个传统佳节的井冈山军民们,却都在紧张有序地准备迎战国民党第四次“进剿”。

朱毛红军会师后,湘赣边界的红色武装力量得以壮大,国民党极为不安。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进剿”。

湖南国民党第八军军长吴尚,由平江调防攸县,向井冈山推进;江西国民党军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3个团,加上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的2个团,从吉安向永新进攻,民谣里的“两只羊”,指的就是他俩。

“两只羊”兵分两路:杨池生率部进攻新七溪岭,杨如轩率部进攻老七溪岭

当时国民党军人数近十倍于红军,而且参战部队使用的是步枪、机枪和迫击炮;我军有一半部队是用梭镖、大刀做武器。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我军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毛泽东率领红三十一团前往永新,佯攻湖南酃县以牵制湘敌、发动群众袭扰赣敌,并负责搜集情报、打探敌军动向。

朱德、陈毅、王尔琢则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攻打来犯的敌人。

永新粽子暗藏玄机

端午节当天,朱德收到了在永新龙田、潞江一带监视吉安敌军的毛泽东送来的一份节日礼物——十几个粽子。

毛泽东还特意让送信的同志交代朱军长,要好好品尝。朱德当即明白了小粽子里蕴藏的大秘密。他将粽子分给周围的将士们,风趣地说:“这是毛委员专门派人从永新送来的粽子,今天午餐一定要先吃粽子。吃之前,我们要轻巧地解除它周身的粽绳,并层层剥掉它的防护衣,然后再坚决而又果断地趁热吃掉它,才能让我们齿颊留香!”

在场的陈毅、袁文才等人都心领神会,大家一边吃着粽子,一边根据毛泽东的情报和他之前分析的敌我双方情况:“敌军兵力虽多,但多屡遭我军打击,士气低落,加之在炎热酷暑中长途行军,已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再则我方地形熟,又有当地武装和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敌制胜……”最终确定了两路红军正面出击、一路红军迂回穿插的歼敌计划,为龙源口大捷赢得了先机。

铁血英雄所向无敌

端午节的第二天,杨池生率部向龙源口的红军阵地扑来,与我军在新七溪岭展开激战。国民党倚仗精良装备猛烈进攻,驻守的红二十九团是“梭镖团”,在枪支匮乏的情况下,我军第一道防线被敌人突破,占据的有利地形失守。 

1953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三元纸币的背景图:龙源口大捷桥

危急时刻,朱德临危不乱,面对蜂拥而上的敌军,他手提一挺机关枪亲自参战,一颗子弹将他的军帽打穿,他全然不顾,从容指挥:“一营长,派人搞掉敌人的机枪!占领那道山梁!”

班长马奕夫接到这一艰巨任务,他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火力点靠近。由于地形不易于隐蔽和敌人火力的强大,他肩部、腰部接连中弹,负责掩护的同志也中弹牺牲。看到机枪的火舌不断吞噬周围的战友,马奕夫把心一横,在靠近火力点之时,他纵身跃起,毅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口。敌人猝不及防,机枪顿时哑了。战争结束后,救护队发现马奕夫的身体依然紧紧地堵在枪眼上,十指深深插入身旁的泥土中。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雕塑:《马奕夫堵枪眼》

另一边,老七溪岭上,王尔琢率红二十八团也在顽强作战。三营营长肖劲在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他忍痛塞回腹腔,一手捂住伤口,一手挥枪继续冲锋,一路血流满地,却依然斗志昂扬。肖劲后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陈毅曾写下一首《龙源口大捷随感》,缅怀肖劲等壮烈牺牲的战友,赞颂红军之英雄无敌。

看到军长亲自杀敌迎战,营长班长用身体铺就胜利之路,战士们备受鼓舞,士气大振,更加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此次端午之战中,红军与国民党从当日凌晨一直血战到下午4时,以不足3个团的兵力歼敌1个团,击溃1个团,缴枪1000余支,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从此进入全盛时期。


主要参考资料

[1]CCTV《国宝档案》 星火燎原——龙源口之战 

[2]何小文: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保密工作[J].党史博览,2020(02):47~50

注:文首图为1986年景德镇艺术瓷厂承制的《龙源口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