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鸿》周刊:吹响重庆传播新文化的号角

发布日期:2021-06-10 浏览量:

“我们的意志只有一天一天的销[消]沉下去,我们的头脑只有一天一天的昏乱下去,我们的情感也只有一天一[天]的冷淡下去,到末了我们都将一个一个变成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1925年3月,一间民房内,一名年轻的男子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写完这些字后,他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暮色重重的城市,陷入了沉思。

“这名年轻的男子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闻天。”6月3日,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蔡斐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张闻天当时写下的这段文字就是他在重庆创办的《南鸿》周刊的发刊词。作为张闻天参与创办的第一本政治刊物,《南鸿》周刊虽然只存在了两个多月,但却凭借犀利的文风,犹如闪电般划破了当时重庆沉闷的天空,为当时重庆乃至全国的知识青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张闻天为什么会创办这本周刊?这本杂志对当时的重庆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次偶然

张闻天在渝创办《南鸿》周刊

“事实上,当时张闻天来到重庆,并创办《南鸿》周刊,是出于偶然。”蔡斐说。

史料记载,张闻天于1900年出生于江苏南汇县张家宅(今上海浦东新区机场镇)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至1923年,张闻天曾先后前往日本和美国勤工俭学。

1924年1月,张闻天从美国返回上海,在中华书局任编辑。当年10月,张闻天因故离开上海,来到重庆。

“当初,张闻天本来只准备在重庆做短暂停留,再前往成都。”蔡斐说,谁知他的一位旧友在得知张闻天来渝的消息后,便力邀他到四川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经过再三考量,张闻天决定接受好友的邀请,担任了四川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的一名英文教员。

“1925年前后的重庆,社会风气沉闷,封建思想的禁锢比较严重。”蔡斐说,这让张闻天无法忍受。“恰好,在张闻天来渝之前,另一名共产党员萧楚女也奉命来到了重庆。”蔡斐说,张闻天与萧楚女一见如故,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张闻天除了以新文化运动战士的身份,利用学校讲坛,传播“五四”精神外,还以“罗蔓”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封建礼教进行激烈批判,有力推动了重庆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

随着这些文章的发表,张闻天也成为当时保守势力和军阀的“眼中钉”。由于他们的恶意中伤,张闻天被迫于1925年年初离开了二女师,并在当年3月,来到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川东师范),成为一名国文教员。

“反动军阀的恶意中伤,让张闻天意识到掌控舆论阵地的重要性。”蔡斐说,刚好在当时的川东师范内,有几名学生联合起来成立了南鸿社,并创办了一本名为《南鸿》的油印刊物。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张闻天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他先通过联络川东师范、巴县中学、二女师等校进步青年,扩大了南鸿社的规模,然后又把《南鸿》改为定期出版的铅印周刊,并亲自担任主编和撰稿人。1925年3月30日,首期《南鸿》周刊在重庆戴家巷的一栋民房内诞生。

一本杂志

成为重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

“这本杂志为什么会出现?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个解释。”1925年4月中旬,时任重庆卫戍司令的王陵基拿着一本《南鸿》周刊,气急败坏地说。

为何《南鸿》周刊会让王陵基如此失态?这主要还是与《南鸿》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有关。“自《南鸿》创立之初,张闻天就决定让这本周刊成为进步人士与旧思想、旧制度、旧道德展开论战的重要阵地。”蔡斐说,在该杂志的《创刊词》中,张闻天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的旧道德、旧思想与旧制度,我们提倡自由思想,自由批判与活泼的新文艺与新生活。”这篇发刊词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扔进一块巨石,引发强烈反响。

“从之后出版的《南鸿》周刊来看,张闻天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目标。”蔡斐说,据统计,在八期《南鸿》周刊中,张闻天先后以“张闻天”“罗蔓”“飘蓬”“长虹”“大风”等名发表了《追悼孙中山先生》等16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张闻天除了用辛辣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深刻抨击外,还热情宣扬以“人”的觉醒为中心的个性解放,在当时的重庆产生了巨大影响,《南鸿》也因此成为重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鸿》周刊中,张闻天还通过撰写散文诗、小说等方式,对当时的青年学生进行文学启迪。“例如在《南鸿》第三期中,张闻天就通过撰写散文诗《生命的急流》,号召青年学生与旧思想、旧势力作斗争。”蔡斐说,《生命的急流》一文发表之后,在重庆的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青年在该文章的影响下,逐渐与旧势力划清界限,走上革命的道路。

一个封禁

促使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南鸿》周刊引起了重庆军阀的恐慌。1925年5月中旬,王陵基以“败坏风俗,煽惑青年”的罪名,勒令巴县知事会同警察厅对《南鸿》进行封禁,并勒令萧楚女、张闻天等人“两周离渝”。

1925年5月24日,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返回上海,《南鸿》周刊也被迫停办。“后来,虽然在重庆的南鸿社员把《南鸿》更名为《夜鹰》,并刊登了张闻天所撰写的《嘉陵江上的晚照》和《别重庆的朋友》等文章。可惜的是,该杂志也仅存在了四期,就被查封。”蔡斐说。

“《南鸿》的停刊,对张闻天本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蔡斐说,在《南鸿》周刊创刊时,张闻天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南鸿》周刊的失败,让张闻天认识到要对抗一个旧的社会,单靠个人和一个刊物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入一个以反抗社会旧势力为志向的组织。“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为他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蔡斐说。

事实上,在1943年12月,张闻天就曾撰文回忆了当时自己的心路历程。在这篇文章里,张闻天写道:“在重庆时期,我同共产党人萧楚女、杨闇公等熟悉,他们到处动员青年团员支持我的斗争,同我结成了反对反动当局的统一战线……我深深觉得要战胜这个社会,必须有联合的力量,单靠个人的文艺活动,是做不到的,而共产党是反抗这个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此时,我有了加入共产党的动机。”

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之下,1925年6月初,张闻天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道路。(本报记者 黄琪奥)